容量的進出口 Vessel 
(18.11.2021-09.12.2021)

(众藝術 Zone Art)

(指導單位:桃園市政府文化局)
     




展覽座談(與談人:陳晞)
Artist talk (with Chen Hsi)  
27.11.2021
15:00







􏵅􏵆􏵇􏵈􏵉􏵊􏴺􏴻􏴼􏵋􏵌􏵍􏵎􏵏􏵐􏴼􏵑􏵊􏵒􏵓􏵐􏴼􏵔􏵕􏵊􏵖􏵗􏵘􏵙􏵚􏵖􏵗􏵛􏵜􏵊􏵝􏵞􏵊􏵟􏵠􏵡􏵢􏵣􏴼 􏵕􏵤􏵊􏵥􏵦􏵧􏵨􏵎􏵩􏵪􏴿􏵊􏵣􏵫􏵬􏵭􏵮􏵯􏴻􏴼􏵰􏵑􏵍




數個空間中,容量的交換。

一毫升的光,五公升的氣體,同時填滿也同時蒸散,接著,在累加起來的體積,用想像劃一道切口,來盛裝那些微量的色光。





此次個展,關於繪畫的行動、操作方式及其循環系統,回溯繪畫形成的過程,想著所有的物質們流向哪裡並疊加成多少體積。

是漸漸有了輪廓的過程,也是逐漸消失的過程。

談論那些 成為 或 沒有成為 的流圈。

空間,容積,容量:填充,抽空。

主要由一件同展覽名稱(Vessel)之現地裝置構成。














a. 把洗筆水倒掉 pour out paint rinse water


b. 一個不小心的調色 random colour palette


c. 五日的沈澱 precipitation for five days


d. 開始變得透明 being transparent


e. 回收 recycle


f. 乾掉的皮膚薄膜 dried skin film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‘ They remain on the skin for a moment like drops, then vanish, evaporate into the air.’ 
   
 - Mikko Rikala

















Note:

1 從倫敦飄洋過海回到台灣,至今約莫過了一年左右,內含的空氣的容量都不一樣了,藍色也好像變深一階了。
在不一樣的空間,配著很不同的光線,也突然多了一道反光。

2 原本的綠色跟在瓶子裡度過五天的綠色,留下的跟消散的。

4 可能是展覽的排水區,或是匯流之處吧。
地毯參差不齊的黃,以商品來說,不同的黃是瑕疵。那麽,我似乎一直以來都在追著那些瑕疵並展現它。
吸油紙的疊層,隨著厚度和體積增色。


5 來到展場,是意外也不是意外,它成了新的版本,2021在众藝術的版本。

7 筆洗和洗筆水。最初想參照筆洗的尺寸,但在空間裡,似乎將直徑縮為15cm更為適切。用固體想像液體。
這件作品在展場並不是一個絕對明顯的存在,但在意義上卻是(對我個人而言)。
壓縮了這檔展覽想談論的繪畫的身體與體積,也幫展覽調了色。


*靠窗的除濕粒,從橘到綠。但好像沒有自然回到橘的可能。
*網格膠帶,空間的接縫和轉折和界線,把牆面的接縫拉回最上層。